近些年,政府部门在投资方向指引上,一直把“装备大型化”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好像只要上了高端的升降搅拌设备等搅拌设备产品设备就万事大吉了。引导企业把高炉、转炉越建越大,同时盲目与发达国家比“板管比”。于是,大型企业争相上板材生产线而放弃长材生产线,造成板材产能过剩程度远远高于长材。
“板管比”是板材和管材等所谓的钢铁高端产品占全部钢材产量的比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数据显示,我国钢材市场板管比为30%多,发达国家板管比已超过50%。
一些钢铁企业负责人说,地方政府学习发达国家片面追求“板管比”,企业投资离不开政府和金融部门支持,很难逆着潮流干。但由于钢铁下游产业如装备制造业等总体发展还未升级到这个程度,高端品种需求还没那么旺,有些投资显得很盲目。随着大量热轧、冷轧机的重复建设,板材出现了严重过剩。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来到河北省一家主要生产中厚板的民营钢铁企业时,负责人刘老板正在为日渐减少的订单发愁。以前生产长材时,日子还勉强过得去,近几年不断提升产品档次,趁机杀入高端钢材生产领域,没想到竞争更加激烈,现在每年亏损几个亿。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准备再上一个镀锌板的生产线,因为现在传统的低端项目贷不到款,银行也鼓励上高端项目。
对此,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表示,钢铁行业的低迷期还要持续5年左右,行业“冬天”才刚刚开始,不应将高炉和电炉容积、钢材品种、企业规模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
|